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等电网企业按月进行接网申请、并网容量、发电量信息、电费结算、补贴发放等情况的信息统计,按月报送国家能源局并抄送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
可是,就目前而言,屋顶分布式电站的发展模式在解决电力与民生需求、能源与环境保护、人居与资源分布等诸多矛盾上具有明显的优势,由于欧美国家采取了统筹的办法和适当的措施,克服了其低效难以降本、不易调控、难成规模等种种不利因素。目前,对分布式电站,特别是屋顶项目开发的热度骤降,一些地区变相拿土地等资源作牺牲,盲目搞规模化的冲动有所抬头。
以往社会生产规模化发展中长期被人们诟病的这个魔障可能消失。首先是土地资源的糟蹋和流失。电力生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目前却主要依靠不可再生的煤炭和石化资源的消耗,付出极大的环境污染代价。它要靠清洁能源的发展和石化等其他能源的洁净化生产变革形成的互补效应来实现。以能源与消费变革为中心第三次革命袭来能源革命的形成条件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需求,清洁能源生产力的发展,网络智能管理手段的具备。
这些国家光伏发电的能源占比不断提升,但至今尚未听闻因光伏上网造成的灾难报道。扭曲了的光伏规模化背弃了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原则。银行放款是要回收的,拿企业的资产、信誉做担保是可以拿到贷款,对于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而言它们贷款的问题比较好解决,但是分布式很多的中小企业比较难。
只要是租用别人的屋顶合约咱们签,租金怎么给,电费怎么打折,补贴是不是到位这些都是问题,承诺的补贴是不是能够给,多长时间给,这牵扯到现金流的问题电站投资碰到的问题比较多,我想和大家讨论一下对投资人而言关心的风险和问题,以及和金融投融资的问题。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加强光伏电站建设和运营管理的通知,这两个通知以前也是征求意见稿,也就是要提高大型光伏电站的利用效率。不管什么方式,我们关心的是资金的成本很高,如果融资的成本是12%,那所有预期在15%以下的项目就做不了,如果融资的成本是10%,所有的内部收益率的项目必须要12%以上,这牵扯到资金,有更便宜的资金这个行业的推动才能更快一些。
还有一个问题是项目贷款问题,现在很多的投资没有拿到银行的贷款,为什么没拿到银行的贷款?为什么银行的态度不是很积极呢?银行一直给贷款,但是贷款是通过传统的抵押和担保的模式来规避风险。银行关心的问题、也是投资人关注的问题,项目投资贷款风险在什么地方贷款下去能不能确保收回本金拿回利息。
如果这10%以上的投保回报又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的问题,这就是一些成本,本来10%就不是很高的回报,其他的行业买个房子等着升值都是百分之好几十的回报。商业确定性,上半年光伏电站,特别是分布式投资电站大家的热情很高,但是实际上建设并网的数量比较少,也促成了514号文的下发。光伏电站回报是比较稳定的,困难已经过去了,未来的空间是无限的。社会闲散的资金还是比较多的,创新的手段也是比较多,也希望通过资金杠杆的效果能够起到带动作用。
产业基金,这次在514文件里也讲了,通过调研发现18个分布式示范园区,50%的投资人有化缘的问题,60%的大型电站投资人也是有问题的,银行贷款要看是不是你有没有资本金,资本金的的解决需要有项目找到好的合伙人,有好的项目能不能找到钱,之后对接起来,这就是所谓的产业基金。十八个示范园区多多少少有些开工,很多也没有按照计划建完。这两个文件同时下发征求意见,也就是说把我们碰到的第一、第二、第三项的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如果仅仅从理论上讲,光伏电站的投资无论是分布式还有地面电站一般能有10%或者是更高的内部收益率。
尚德买了25年的效能保障保单,出口所有的组件没有哪家企业是安全的都可能会出现问题,一定要买保险,组件出了问题以后保险公司负责赔偿。银行对于这个行业的风险不清楚,银行从新一轮对银行风险的控制,他们自己的风控也增强了。
你要说服银行,或者有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光伏电站的资产比较软,价值就低了很多。
第三是光伏订单综合运营保险,覆盖自然灾害比如说台风导致了发电收入的减少,人为的原因和气侯原因,比如海南全省时间是1500小时,今年知道1100小时,这400美元的损失保险公司来赔偿。大体投资人投资的时候要算这些基本的帐。这次在海南,台风来了之后有几家公司做的电站都吹跑了,财产肯定是受损失了,而且无法恢复,房子盖好了还要再把电站加上去,发电的收入也受到了损失。如果是公司有了很多的订单,订单本身是由保险可以覆盖它的风险,基本面的风险全部保险掉,投资有比较稳定的回报,这样的情况下所有的资产都可以打包证券化,可以做成长期证券、也可以上市,可以做成理财产品,这是美国欧洲经常采用的模式,到现在为止我们的行业还没有发展起来根本没有什么证券化,未来某家公司或者某几家公司拥有的订单比较多就可以打包做成证券化,证券化的成本可能不太高,如果资产证券化有6%甚至7%的成本我们的行业是可以挣钱的,我们内部收益率可以到10%甚至更高,资金的杠杆让投资人有更高的回报。我们也在推动一些基金能够尽快的落地,随着新的政策出台,方方面面的基金很快会出台。事故也会造成第三方的损失,假如说假设在人家的屋顶,由于运维的问题把屋子了谁来赔偿的问题,投资人要把屋顶进行赔偿,所以贷款又无法偿还了,还有财政补贴政策的严重,我们发电了大家不能上网,包括主观客观的原因没有并网以及其他的风险。
分布式电站推了很长时间,一直效果也并不是很理想。征求意见稿不仅仅征求我们企业,也征求财政部、国家电网[微博]和南方电网等多方面的意见,意见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征求意见,近期应该会发文了。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发电量收入的减少,我们叫光伏电站运行的保险,可以覆盖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电量的减少。光伏行业今年是元年,明年会更大的鼓励光伏电站投资和建设,大家对于光伏电站认识不是很清晰,社会的闲散资金是非常多的,投到电站里大家还在犹豫,随着514文件的下发更多的宣传,这个行业会有更多的金融创新,也有很多社会的资本进入这个行业,很多的社会资本进入之后资金的分配会下降,未来不管是地面电站还是分布式都有很快的发展。
以下是文字实录:王进:大家下午好。金融创新,金融创新是把社会的各种资本通过一种手段,通过一种金融创新的手段引入到行业中来,金融长信是资本金不足,最好的方式是通过一种基金的方式进来,也有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建完了以后发行收入再找银行贷款,或者是EPC来解决融资的问题,也有通过众筹的模式,现在众筹还是灰色地带,究竟是不是合理和金融监管办法有一些冲突的地方,包括信托的方式。
能源主管部门不是发个文就完了,因为其他的部委没有签字认可这个文发下去是不通的,所有的文下发都有来来回回各个部门沟通协调的部门,这么快把514文件下发也说明了能源司做出了很大的贡献。2014中国(北京)国际能源峰会于7月28-30日在京举办。自然灾害人为气侯等原因造成的损失。还有贷款不到位的问题,银行在分布式电站里的贷款不积极,也要通过融资租赁,现在融资租赁的成本很难有低于10%的,这个成本太高。
保险公司保监会支持,金诚国际保险经纪公司牵头开发产品,十家保险公司参与共保,全面转移电站建设过程、电站运营和质量问题。光伏电站今年是比较热门的话题,投资界包括光伏行业的企业对于光伏电站的投资热情也很高,光伏以外的行业很多人对我们也很热衷。
地面电站年初的计划是6G网,大家抢指标也很厉害,抢了指标以后有的施工进度也没有特别快,也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商业确定性问题中,今年上半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的问题,并网和报备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我认为光伏行业的创新依然是主流,未来会出现若干大型特大型的光伏企业,也会出现若干大型的创新型的企业,包括技术和模式上的创新,也会出现若干大型能源相关的创新型企业和能源、汽车、电网相关的企业,所以这个行业的机会非常多。欧美国家已经提供了项目贷款很好的经验,如果国内一两家银行试点成功的话其他的银行会跟着后面。
上半年投资并网了2014年的情况也不是很乐观,大家的热情很高,但是实际上很多的电站并没有落地。第一、商业确定性的问题;第二、项目贷款问题;第三保险产业基金、金融创新问题商业确定性,投资人是不是有相对稳定的资本回报,投下去的钱能够确保或者比较高的概率能把见收回来,这个行业肯定不存在太多暴富的机会,不存在太多的超额利润,一下子100%、200%的回报是不存在的,当然也有创新的技术和模式,创新很牛可能会有比较好的回报,或者是杠杆的效果比较好也会有比较好的效果。国家能源局是副部际的单位,我们需要去很多单位协调,包括跟财政部、国家税务局去协调,也需要跟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去协调,包括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去处理这个问题。分布式究竟有什么不确定性的问题需要去关注。
验收、设计、施工、运维也存在着一些风险,设计施工过程中可能有一些损害,对发电的收入也会产生影响,由于运输过程中的缺陷,设计和施工中的问题也有可能使我们的发电收入达不到计划目标。上市融资和增发,现在已经开始有一些企业在往这个方向走,上市融资增发以后就用于不断的收购更多的像旋风这样的模式。
风险怎么解决?请担保公司,担保公司其实也是要看风险的。银行放款是要回收的,拿企业的资产、信誉做担保是可以拿到贷款,对于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而言它们贷款的问题比较好解决,但是分布式很多的中小企业比较难。
包括我们对能源局提供研究调研和分析的机构,也为政策的出台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无论是商业银行和政策性的银行对项目本身的贷款还是很支持的,主要是国内对这块没有特别清晰的认识。